FB体育官网FB体育官网FB体育官网昨天落幕的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雪车比赛中,美国选手凯莉·汉弗莱斯夺得冬奥会历史上首个女子单人雪车冠军,中国选手怀明明和应清则分列第六与第九名。
其中,参加女子雪车项目比赛的1997年出生的应清是土生土长的徐汇女孩。她是冬奥历史上首位上海女选手。在2月18日她还将和队友冲刺双人雪车项目。从初练短跑到被慧眼识珠拜入孙海平门下,成为刘翔的师妹主攻女子跨栏,再到转型拥有“雪上F1”美誉的雪车项目。
比赛一结束,应清的教练曹靖就接到了爱徒的电话。应清告诉他:“比赛的赛道建成后,光训练就滑了500多次。单人项目发挥一般。”曹靖生怕应清心理有波动,宽慰她能进冬奥会参赛已属不易。
可能很多人对雪车项目很陌生,曹靖解释说,单人雪车是本届冬奥会上新设的项目,时速可以达到130到140公里/小时,非常危险。接下来,应清还要迎战2月18日的双人雪车项目。一般而言,作为舵手的选手的难度要比推车手更高。如果说单人雪车考验的是个人素质的话,双人雪车还要考验两名选手的默契度。
2015年,在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中国雪车国家队成立,“跨界跨项选才”在全国范围铺开,应清被中国雪车国家队教练一眼相中。
曹靖透露了应清入选国家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2015年选拔初,首选的是投掷项目(标枪、铅球、铁饼)的‘三铁’运动员。当时国内很多人不知道雪车这个项目,我看过它的比赛,觉得要胜出不光要有体重,更要有速度和爆发力。我就和应清建议,‘要不要去试一下?’起初,应清是犹豫的,当时她在考大学的关键时刻,如果去参加雪车集训,很可能耽误考学。但我还是坚持劝她转型这个新项目。我认为她的速度有优势,只是需要一点体重。”
这一切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牺牲。训练间隙返沪后,曹靖发现爱徒的体重增加得比较厉害。为了参加集训,应清晚了两年才考上大学。
“能参加冬奥会比赛,已经是选手实力的证明了。这就好比能被奥斯卡奖提名一样也是一种殊荣。”孙大强是应清在徐汇青少体时的启蒙教练。在应清就读小学时就选中了这个好苗子。
孙大强认为,选一个好的苗子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不管是身材匀称度、反应能力、速度等方面,应清都是当运动员这块料。
从短跑练起,到参加丙组比赛,崭露头角,再到乙组、甲组,入围100米栏前三名乃至夺冠,孙大强见证了这个小苗苗的成长。因为机缘巧合,应清初中毕业读高中时面临分流,恰好分管田径的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党支部书记宋美玉被借调到上海队时,与孙海平是同事。经宋美玉引荐,应清到了孙海平手下,跑道开始转型练习女子跨栏,成为了刘翔的小师妹。
在孙大强看来,应清的第二次转型——从跨栏到雪车也非常成功。“经过了短跑、特别是跨栏的训练,为她的爆发力和起跑加速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知道很多冰雪运动员是从田径运动员转型来的。雪车的前几十米要靠自己推,没力量没速度起不来。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建高楼。”
“这些年,我一直和应清一家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她的比赛成绩,她到雪车项目后进步很快,拿到了不少好名次。作为上海姑娘,她的学习能力强,人也聪明,一直在为国为家乡争光。作为一名运动员,应清不光不断精进技能,在为人处世上也十分得体。我很看好这个孩子。”孙大强表示,他非常期待18日的双人雪车项目。
曹靖认为,应清的性格偏冷静理智型。对比赛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为了不打扰她,自己只是隔三岔五问下爱徒的情况,一周通一两次电话。“比赛过程中有些因素不可控。偶尔说一两句就可以了,没必要增加她的心理负担。”
对此,应清妈妈沈美珠在采访时的回答如出一撤。“事实上,开幕式后我就很少和她聊天了,怕给她压力。只有她主动发消息给我,我才回。作为父母,我们也希望孩子尽量放松,做好自我调节。”沈美珠表示,每次训练间隙女儿给她打电话的时候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便放假短暂返沪,为了不给女儿压力,自己和她聊的也是各地风土人情,上海的新变化。“等她冬奥会比赛结束返沪的时候,我要带她好好参观徐汇滨江。”
雪车之所以有“雪上F1”的美誉,也代表了这项运动的危险系数。沈美珠回忆说,女儿曾说起过“陆地运动已经不够自己发挥了”,她特别喜欢刺激惊险的运动。“我们家特别民主,我们没有把女儿当成女儿,而是当成朋友。当时的每一步转型和选择我们都尊重她的意见。只是在她摇摆不定的时候才给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