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今天(12月16日),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浦东院区成立。中心将利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的学科特长,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管理及科普教育体系,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运动与健康科学指导。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上海培训中心、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运动员创伤治疗定点医院、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科普基地同期揭牌。
随着投入运动的人群日益庞大,在我国,预估需要运动康复的人群规模在4500万。“眼下是滑雪季,有人开玩笑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其实不然,大部分患者未必需要骨科手术,但需要运动康复。”华山医院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陈世益教授告诉记者,运动医学康复与普通康复不同,运动医学学科面向人群大部分是生龙活虎的运动爱好者、运动员半岛体育,他们不仅需要把手术等治疗做好,不仅需要重返生活、工作,更希望通过康复可以重新动起来。对运动员要求则更进一步,不仅希望恢复到运动状态,更对康复恢复时间有要求,比如一名申花队球员日前遭遇了半月板损伤,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运动康复后,不仅两个月内重返球场,还实现了进球,这一切都对运动医学学科提出更高的要求。
陈世益教授介绍,在上海市卫健委、市体育局指导下成立的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是“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在医疗领域的新探索。
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心将组建由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科、肿瘤科、消化科等专家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临床多学科团队半岛体育,创新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的一体化模式。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心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构建运动促进健康大数据库,探索特定病种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精准运动处方。同时,开展远程运动促进健康应用的研发。在科学普及方面,中心将聚焦健康上海行动,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科普工作与公益活动,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科学运动指导。
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及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作为中国运动促进健康的领头单位,已开展了一系列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工作,包括领衔主编《临床实用运动处方》医生教程,承担市科委两项运动健康方面的科普重大项目,连续19年成功举办IFOSMA国际大会和运动医学学习班、申请“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上海中心”成功落地华山医院等。
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已拥有“运动医学”及“运动康复”两个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这里还是运动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首批全国骨科关节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在中国唯一授权认证的关节镜与运动创伤教育培训中心、国家队合作医院主体科室、上海市奥运会项目及世界三大赛冠军医疗保障定点医院等。
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创科之初就在陈世益教授带领下开展医体融合工作,担任国内外重大赛事首席医疗官。近年,该学科积极开展运动促进健康半岛体育,护航全民科学运动。
此外,陈世益教授还担任国家“863”新型高强韧带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人工韧带研究与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金奖”,成果转让13项,领衔科室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半岛体育。
今日揭牌的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依托华山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座落在华山医院东部院区,这里也是国内第一间具有浓厚体医融合色彩的运动医学与康复博物馆,有望成为体医融合的新打卡点之一。
这间运动医学康复中心不仅包括物理治疗区、功能恢复区以及运动健康测评实验室,还收集了不少体育名人的赠品半岛体育,均为陈世益教授个人捐赠,比如刘翔的签名跑鞋、邹市明的拳击手套、奥沙利文的斯诺克球杆、F1中国大奖赛17年通行证等50余件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