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方式不太一样,他们有的“忙忙碌碌”,每天忙着散步、广场舞、爬山,而有的老人看起来“无所事事”,也就躺着刷手机、看报看电视,选择静养。
如此以来,人们对于“养生”也产生2种观点,一种是坚持锻炼,让自己得到更好的体质;另一种则是静养身心,这就好比水里不爱运动的乌龟,他们甚至能活千年。
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应该注重养生,为的就是老来寿长。而运动作为养生方式的一种,早已得到诸多科学研究的证实,对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生、降低早逝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对此,知名期刊《BMJ》曾公开一项研究发现:科学家调查36383名老人,这些老人平均年龄在62.6岁,结果发现他们日常6.35小时的轻微体力活动,亦或日常至少24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相比于基本“躺平”的老人,可以降低50%-60%的早逝风险。
而且,科学家还发现久坐也是增加早逝风险的因素之一,而且久坐时间越长,早逝风险越大。每天久坐时长10小时的人群,可能增加48%的早逝风险;每天久坐12小时的人,早逝风险增加192%。
此外,不久前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16732名老人,这些老人FB体育官方网站平均72岁,结果发现走路也可以降低早逝风险,适当增加步数可以明显降低早逝几率。由此可见,运动对于养生而言十分重要,可能年轻时感触不深,但到了中老年时,体质上的差距可以明显看出。
看了上述研究之FB体育官方网站后,不少人更加疑惑了:既然运动好处这么多,那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选择静养呢?对此,芬兰的一项研究,或许可以带来新的思考。
芬兰科学家选取3050对双胞胎,对他们持续进行30年的研究,发现60岁之后,运动较少的人反而更不容易患老年痴呆,并且更少发生健忘。反而是那些经常运动的人,患病的概率反而更高。
其实对于这些人来说,之所以静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们保证了更充足的睡眠,并且保持更好的精力,而经常运动反而不健康的人,很有可能是运动方式不当、运动过度所致。因此,并不能单方面地说运动或者静养的好与坏,它们的相互结合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而这点从哈佛戴维教授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戴维·辛克莱尔作为哈佛遗传学教授,其率先发现“WLife”类衰减介入物质而得名于科研界。据悉该物质通过调节端粒、线粒体等机制来减缓身体衰减过程,研究中成功延伸受试物30%的存活期并且拨转其已经发生的衰减指标,“WLife”也因此被科研界所熟知并被诸多北美富豪争相获取。
经过数年的研究与发展,如今“WLife”物质已然成为众人应对衰减的一种方式,经由生科企莱特维健量化,经由天貓、亰东等途径引进国内之后引发巨大反响,诸多中产人群将其奉为“年轻保鲜”的法宝,而94岁的港富李氏在此之前就以156万每克的代价率先尝试,留下那句“好似20岁后生仔”的感叹。
戴维教授对于自己的研究很是自信,在此基础上他还坚持运动、轻断食、静养等多种方式,足以见得养生方式并非单一进行,而是相辅相成的,如今他50余岁的实际年龄却检测出30来岁的生理年龄,这意味着他比同龄人年轻40%左右。而他的父亲也在他的带动下,日常参加登山、慢跑等运动,80岁的高龄依然能够漂流。
其实,不管是运动还是静养,它们都有各自的好处。但对于中老年来说,运动避开这4个误区:
其一是每FB体育官方网站天坚持锻炼,即便是身体不适也不落下;这是因为过度的运动,容易损耗他们的关节,还可能发生意外受伤。其二是经常登山和爬楼梯,这种运动方式可能增加福关节的负重,也容易摔倒。其三是运动强度太大,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难以承受,有心跳过快、心脏缺血甚至猝死的风险;其四是甩肩锻炼,这对肩膀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运动与静养的结合与权衡中,中老年人的运动应该坚持“需坚持,慢慢来,科学合理”的原则,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即可,快走、慢跑均是不错的方式,日常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清淡但均衡,注意一些膳食营养的补充,这样的综合性的“养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返回搜狐运动,查看更多